新闻动态
NEWS
行业动态
科技赋能北京冬奥场馆:“冰丝带” 智慧建造惊艳世界

在刚结束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,国家速滑馆“冰丝带”是2022年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,也是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。


1.jpg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冰丝带”在智慧场馆设计方面,针对速滑馆赛时智慧化运行、赛后高效管理和多样化服务的需求,实施智慧场馆建设。据介绍,“冰丝带”建设应用基于BIM(建筑信息模型)的智慧建造技术,使主体结构工期节省了2个月时间、减少使用钢材2800吨。通过建立数字孪生和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,集成45个子系统,将场馆的设备数据进行集中管理,数据更新速度由秒级提升至毫秒级,对场馆设施实现3D(三维空间)可视化分级信息浏览,有效解决了场馆相关设备多样、协议复杂等一体化管控难问题,实现场馆运行数据采集、趋势研判、提前预警和分析决策的综合智慧管理。


2.jpg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大放异彩赢得阵阵掌声,奥运场馆的智慧建造技术也让世界惊叹。科技冬奥的成功举办为智慧建造的发展增添了一把“火”。


3.jpg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对此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张小宏表示,极具科技感和中国风的冬奥场馆已成为本届冬奥会的一大亮点。冰立方、冰丝带、雪飞天、雪如意等场馆,备受社会好评。这些场馆在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,践行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,充分应用智能建造和装配式技术,很好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,实现了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,既集中体现了我国工程建设水平,也有力展示了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广阔的发展前景。


他明确,下一步,将重点从5个方面入手,进一步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,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。


一是实施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创建行动。在一些城市开展试点,建设一批示范项目,培育一批产业基地,加快完善智能建造支持政策,打造完整产业体系,培育智能建造新业态新模式。对试点中形成的好的做法经验,将及时总结推广。


二是加快推广建筑信息模型技术。构建数字设计体系,提高建筑方案创作水平和施工图设计精细化水平,促进设计、生产、施工协同,提升建筑品质。


三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。培育一批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,建立以标准部品部件为基础的专业化、规模化、数字化生产体系,推动形成完整产业链,提升建筑工业化水平。提出力争到2025年,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30%以上。


四是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。鼓励建筑企业、互联网企业、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,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等关键基础设施,加强信息共享和供需协调,提升建筑产业链整体效能。


五是推进建筑机器人典型应用。研发关键技术,编制相关标准,形成一批标志性建筑机器人产品,辅助和替代“危、繁、脏、重”的人工作业,提高工程建设机械化、智能化水平。


建筑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,也是吸纳就业、保障民生的重要领域。去年,建筑业总产值29.3万亿元,同比增长11%,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%,为社会提供了超过5000万个就业岗位。


智慧建筑项目已经在各个国家及城市如火如荼地展开,根据相关报告指出,全球智慧建筑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9年的607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1058亿美元,在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1.7%。


在科技奥运东风与智慧建筑浪潮下,智慧工地如今成为建筑产业的“香饽饽”,我们相信,未来还会有更多新技术、新应用亮相在各大国际场馆,千变科技也会继续在智慧建造道路上探索前行、不负众望。


(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汇编)

023-63908360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浏览手机站